陆离

不在工作,就在海边

琅琊榜风起长林长篇剧评(二)

(前文描述了故事环境,接下去是故事情节和故事人物。篇幅较长,我会一点点认真写,以飨读者哦)


第二,故事情节的描述方式。风起长林的情节推动采用了多线叙事+过去式插叙的方式。和榜1梅长苏一人推动情节不同,榜2多线同时推进,全面开花,难度级别超越前作不止一点点。这是风起长林我觉得最值得称道,同时也是正午阳光非常大胆的一次尝试。

因为爱看金庸,所以我举几个金庸小说的例子来对比一下这种多线叙述手法的难度和创新。

一般来说,小说情节的推动,都是以主角为中心点,去带动整个故事发展。比如鹿鼎记的主角韦小宝,从一开始的扬州妓院救茅十八,到跟着茅十八上京,到顶替小太监进宫,到宫中结识康熙,杀鳌拜,入青木堂,送嫁云南,逼反吴三桂,入神龙教,上五台山,远走俄罗斯,再最后回到宫中和康熙摊牌,带着一家妻小遁走大理。一连串的故事中,他是绝对主角,全书上下近千个形形色色的人物、大大小小的情节都围绕这条主轴展开。

大部分的小说、戏剧、电影都是如此,否则叙事结构非常容易混乱,观感也会非常跳。只有作者或导演功力极深厚,控场力极强的情况下,多线叙述才不会显得突兀。比如电影届的盖·里奇,诺兰,中国的宁浩,都是擅长多线叙述的佼佼者,诺兰还经常做跳跃时间的非线性叙述,更彰显功力。

小说形式的多线叙述,金庸在射雕英雄传中,做过第一次尝试。主角郭靖被欧阳锋的蛤蟆功震伤之后,和黄蓉逃至牛家村的一个密室中疗伤。在这场为期半个月的密室疗伤剧情中,作者以密室的墙为界限,将舞台分为了两面,墙外A面先后发生了欧阳锋夺书、黄药师寻女、归云庄少庄主成亲、欧阳克被杀、全真七子被围、江南七怪与黄药师PK等等情节,墙内B面则是一边发展自己疗伤剧情,一边跟观众一起观赏B面剧情的靖蓉。

这个尝试非常有创意,剑桥大学中国文学史专刊中,特别节选了牛家村密室疗伤这一段,从戏剧舞台的角度洋洋洒洒分析了一大篇,赞誉有加。

到了天龙八部,笔力更为纯熟圆融的master·查,做了一次更大胆的创新,他以乔峰、段誉、虚竹三兄弟为视角,将情节分成了三条故事线,三条主线剧情随着主人公的变化和时间段的推移,转换的极其自然,可以称得上是大巧若拙。

但风起长林的主线剧情,比上述更为繁杂、细致。主要分为三个时间段,AB共六条故事线展开。承担舞台B面的三段主要故事线,更是非常大胆的交给了“反派”角色来推进。

不管在小说还是影视创作上,反派视角都是很不讨巧,也很冒险的一种尝试。每个观众心中都有英雄情结,喜欢看到正义英雄开金手指大占上风,喜欢看到奸险小人被打的抬不起头,这是人之常情。很多人不爱看鹿鼎记,就因为惫懒嬉皮的韦小宝实在太不符合主角气质,让观众无法代入,也无法共鸣。

但鹿鼎记却切切实实的,是金庸所有小说中写作技巧最臻于化境、立意最深刻、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

而任何一部影视作品,如果他放弃了讨巧观众,不以收视、话题为考量,只侧重于描述剧情本身,立自己的意,抒写自己的江湖——当然,前提是要立得好,描的好——这样的作品,才配在电视剧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风起长林第一个时间段的故事主线,是舞台A面的大梁忠臣萧庭生、萧平章父子VS舞台B面的夜秦绝命毒师濮阳缨和他的养尸大军。主线之外,又有许多副线剧情穿插其中:比如一大批忌惮长林王府的朝廷势力,先后来访(找事)的北燕、东海使团,被朝廷边缘化、立场逐渐摇摆的萧氏嫡孙萧元启。这些副线角色被暗黑魔王濮阳上师推波助澜、或轻或重的利用了个遍。不断搅弄各方矛盾的最终结果,就是大渝、北燕联手犯境,京城爆发灭城瘟疫,萧庭生北境军阵被围,萧平旌身中霜骨剧毒。舞台A面的长林世子选择了牺牲自己,保住老父和幼弟,在挽救北境危机和解除京城危局之后,不得不黯然辞世。同时,舞台B面的濮阳缨下线。

这段剧情中,反派角色濮阳缨甚至是绝对控场的。从开局的大同府军资沉船案,到至少七年前就开始谋划的朱胶妆盒案(倒叙),到挑动东海使团翻查淑妃旧案,到刺杀北燕使团,诱杀萧平旌,再到制造瘟疫屠城,第一时间段的几乎全部剧情都由这个反派角色推动。所以即使萧家父子每一招都应对得宜并且略胜一筹,观众也难免觉得心焦气躁——因为反派当道,敌暗我明,令人不得不忧心;而再多长林王府的有爱日常,也抵挡不住暗流涌动下的悲凉之意。

大家都知道,这预示了后期的情感反扑会异常猛烈,毕竟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展示出来再撕碎,并且是当着你的面。

(待续)

评论(15)

热度(45)